沙门氏菌食物中毒,怎样预防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
2016-06-17 来源:网友分享 作者:管寄灵
一、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病因
中毒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食品被沙门氏菌污染、繁殖,再加上处理不当,未能杀死沙门氏菌。在加工被污染的猪肉及内脏时,常因加热不够或切块太大,食品中心部分 仍有存活的细菌,食后可致中毒。另外,在患病的牛乳中,如加热不彻底也可中毒。生、熟肉食在加工及储存过程中,如*、菜板、储存容器再次被感染。虽然本 病全年均可发生,但大多数发生在5~10月间,其中7~8月份最多,通过苍蝇、鼠类等污染食品、水源等,也可造成中毒。沙门氏菌属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大 量活的沙门氏菌随食物进入消化道,并在肠道繁殖,以后经肠系膜淋巴组织进入血循环,出现菌血症,引起全身感染。当细菌被肠系膜、淋巴结和网状内皮细胞破坏 时,沙门氏菌体就释放出内毒素,导致人体中毒,并随之出现临床症状。
二、怎样预防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
一、预防
1、食用时要煮熟、煮透,存放,加工时生熟食物要分开。
2、防止院内感染。医院特别是产房。儿科病房和传染病病房要防止病房内流行。一旦发现。要彻底消毒。
以上是对于怎样预防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,那么,下面再看下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的护理方法,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的常见护理措施。
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常见护理方法:
一、护理
1、卧床休息,使正气复元,有利痊愈。
2、呕吐停止可进流质饮食,症状好转改半流质饮食,避免油腻、难消化与刺激性食物,逐渐过渡到正常膳食。
3、伤寒、副伤寒为急性传染病,患者应予隔离,用氯霉素、复方抗菌增效剂或痢特灵等治疗,并须注意护理和饮食。
4、败血症患者,应注意保护皮肤粘膜的完整和清洁,勿挤压痈疖和及时消除体内的化脓性病灶。
三、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怎样治疗
(1)对症处理:
胃肠炎患者应以维持水、电解质平衡为重点,辅以必要的对症处理。轻、中度失水可予口服葡萄糖-电解质溶液,重度失水则需静脉补液,情况改善后再改用口服补液。对年老、年幼或虚弱者应积极处理,中毒症状严重并有循环衰竭者应注意维持有效血容量,必要时可采用肾上腺皮质类激素。禁食后腹痛、腹泻常可显著改善。重症患者可试用抗分泌的药物如黄连素、氯丙嗪、心得安、葡萄糖酸钙、消炎痛等。解痉剂以短期应用为宜。
(2)针对病原治疗:
对无并发症的胃肠炎型患者,不必应用抗菌药物。因为应用抗菌药物并不能缩短病人的病程,反而促使肠道产生耐药菌株,使排菌时间延长,造成治疗上的困难。
对严重的胃肠炎或老年人、婴幼儿(尤其是4个月以下的婴儿)、营养不良、同时合并有慢性疾病或免疫缺陷者,应加用相应的抗菌药物。对胃肠道外感染及败血症型、伤寒型、局部化脓感染型,应予抗菌药物全身应用。
以往对沙门氏菌感染一般选用氯霉素、复方新诺明、氨苄青霉素或羟氨苄青霉素等,且大多于用药后4~6天热退。但有些病人可出现复发,不过再次给药仍然有效。近年来病原菌耐药现象不断增加,故最好能参照药敏结果选用适当抗生素。目前,临床常用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及第三代头孢菌素,如环丙氟哌酸、氟嗪酸、洛美沙星、益保世灵等,常有较好的疗效。
四、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常见症状
一、症状
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最短2小时,长者可达72小时,平均为12~24小时。主要有三种表现类型,即胃肠型、伤寒型、败血症型。以胃肠型最为常见。前驱症状有寒战、头痛、头晕、恶心与痉挛性腹痛,继之出现呕吐、腹泻、全身酸痛或发热。每天腹泻可达7~8次。体温在38~40℃之间,病程约3~5天,一般2~3天腹泻停止,体温恢复正常,一般情况好转。严重者,特别是儿童,老年人和体弱者常因脱水、酸中毒、无尿、心力衰竭等,急救不及时而危及生命。
二、诊断
沙门氏菌广存于猪、羊、狗、牛、鸡、鸭、鹅及鼠类肠道内,其所致的中毒是最常见食物中毒之一。
1.多发于夏秋季,曾有食用可疑污染肉类史。
2.进食短期内出现急性胃肠症状,如恶心,频繁性呕吐,腹痛、腹泻。同时进餐者有类似症状。重者可发生高热、脱水、昏迷、抽搐,很快死亡。